“休闲”一词,在我们中国人的字典里是个“专用名词”,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含义:即“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,是借以休养地力的措施。”至于“人的休闲”,过去人们很少谈及。只是近些年来,我国实行“双休日”以后,“人的休闲”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。
在过去,人们认为“休闲”只是有钱人的“专利”;对劳动人民来说,那是一种“奢侈品”。要说需要休闲,那也只是年老退休以后的事。要是孩子们讲究休闲的话,长辈们会用先人的话严肃地教训说: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发现孩子们玩耍、游戏或搞文体游艺活动,则又搬出什么“勤有功,戏无益”、“玩物丧志”之类,去斥责他们。
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,我们老一代人一辈子对工作认真负责,兢兢业业,拼命地不顾一切(包括健康)地工作,做出了巨大的成绩。但有不少人,却由于过度劳累、不注意休闲而损害了身体健康,到老年落得一身疾病。离退休以后,本来可以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用自己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发挥“余热”,但由于身体不好,心有余而力不足,也只能“为了健康,放弃其他的一切。”当然,老一代人对此无悔无怨,心安理得。但也不能不说这是一个“遗憾”,对事业也是个损失。
其实,不仅土地需要“休闲”,人同样也需要“休闲”。土地不休闲,就不能保持旺盛的“地力”;同样,人不休闲,也不能保持强壮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。古人说: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”不仅年老之后需要休闲,年轻的时候,就是小孩子也需要休闲。